“瀟湘”是瀟水和湘水的簡稱,二水在永州市北蘋島匯合。
湘江發(fā)源于廣西臨桂縣海洋山。海洋山水向西南流向桂林的叫漓江,向東北流向湖南的是湘水,秦始皇為了制服南越,在滅楚后,曾“發(fā)卒五十五萬為五軍”繼續(xù)南進,其中一軍
出永州市大西門,過黃葉渡到柳子街,街后有條小溪,水流淙淙,匯入瀟水,原名冉溪。因冉姓人家住在這里而得名;又說,從前溪水渾濁如黑染料,不能飲用,因而又名染溪。唐元和五年間(公元810年),柳宗元遷居溪旁改名愚溪。溪水
文昌閣位于冷水灘城區(qū)湘江西岸的懸崖上,建成于明嘉靖十一年,原有財神殿、文昌殿、觀音堂、洞賓樓等建筑群,總面積500平方米。現(xiàn)僅存觀音堂,其余殿樓,不知毀于何年。據(jù)《零陵縣志》載:文昌閣前,有磚砌牌坊,-“文昌閣”三個
在湖南省南部,毗鄰兩廣的零祁盆地與道郴盆地之間,巍峨聳立著陽明山、紫金山兩大名山。在這兩山之間,蛇行曲轉著一條大河,奔涌匯入湘江,這——就是瀟水河。相傳,舜帝南巡,沿河而上,廣施恩澤,遍布德行,至今流傳著無數(shù)動人的傳
道縣清塘鎮(zhèn)樓田村是我國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(1017-1073年,字茂叔,號濂溪先生)的故里。他出身書香門第,勤奮好學,精通經史,著有《太極圖說》,《通書》等著作,其理學思想“上承孔孟,下啟朱程”;敦頤為政清廉,為人正
道州兩河口又名雙江渡,實為淹水、沱江兩江交匯,因水流平緩,河沙、礫石沉積而成的江心洲,至今五百余年。位于道縣祥霖鋪鎮(zhèn)分江頭村,由大小7個島嶼組成,總面積(包括島與島之間水域)近70萬m2。有大小洲子17個,最大的二百
月巖在道縣城西20公里處的清塘鎮(zhèn)。巖有東西兩洞門,東洞門長65米,寬40米;西洞門長105米,寬60米,宛如城闕,狀極雄偉森嚴。入洞數(shù)十步,敞若廣庭,洞頂空能見天,日光直照洞內。月巖酷似月亮,自樂邊看象上弦月,自西邊
玉蟾巖(俗稱-洞)遺址位于湖南省道縣西北20公里壽雁鎮(zhèn),是一處文化性質單純、文化內涵豐富的史前洞穴遺址。遺址文化堆積厚1.2—1.8米,出土遺物主要為打制石器和骨、角、牙、蚌制品及動、植物遺骸,呈現(xiàn)出由舊石器文化向
湘源溫泉風景區(qū)位于道縣、寧遠、江華三縣交界處,東鄰寧遠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10公里,西去桂林200公里,景區(qū)總面積116平方公里。區(qū)內氣候溫和,自然環(huán)境獨特。公司立足于旅游領域,以推動和加快旅游資源開發(fā)建設、為國內外游
寇公樓,顧名思義,為的是紀念宋代名相寇準,傳說,寇準貶為道州司馬時,常常游山玩水,排遣心中的苦悶和寂寞。他在那里結識了一個老漁翁,他問漁翁:“我看你常常在這里垂釣,是不是這里魚特別多?”漁翁說:“我不在乎這里魚多魚少